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已向全球各类顶尖体育赛事开放并已迎接多支国际知名强队来华访问。同时,国际体育资本的不断注入已让中国体育市场的竞争日愈激烈。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国际赛事,NBA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便已在中国取得成功,这也归功于中国有着3亿篮球爱好者。而像英超曼城这样级别的球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也有近1000万粉丝。
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已涉及中国体育的方方面面。这些巨额投资往往能通过销售额、电视转播费、观众人数、球迷基础、社交影响力以及其他收入的增长取得回报。可这对中国体育有什么帮助呢?
我们发现,在国际顶尖体育赛事或球队面前,中国本国体育赛事及球队对于中国市场毫无竞争力。国际赛事在国内可谓一呼百应,受到了国内体育迷的强烈追捧,欧美体育明星更是在中国受到了顶礼膜拜。可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赛事却在国内受到了冷落。这一现象让中国体育陷入了困境,国内体育人才也因此变得稀缺,人才潜力往往也不大。而像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品牌也不得不走出国门,在国外体育行业中寻找机会。
尽管像英超联赛这样的欧洲顶级足球联赛在国内有着极高的人气,欧洲球队的球衣也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成为了一种时尚标志,但长远来看,只有建立起长久、稳固且具竞争力的国内赛事才能加强中国体育产业,令培养青年运动员的投资收到回报。
我们认为,中国的体育管理体系必须发生改变,中国体育的推广也必须得到改善。中国不能再只是一个体育消费大国。中国的体育需要加强其自身的生产力。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不断产出优秀体育人才并在场内外获得持续成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