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Andrew Collins

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普及,传统自行车产业一度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可近年来,国内自行车行业却重新抬起了头。《2013-2018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运行态势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曾提到2012年1-12月,我国自行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19%,其中12月份单月增长22.39%;累计产销率98.73%;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72%,其中12月份单月同比增长7.57%。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前7个月自行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73%,利润同比增长17.3%,出口同比增长12.92%;同时,自行车产业利润和出口快于全国轻工业平均增速6.8和6.1个百分点,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潜力。可以说,中国的自行车行业迎来其发展的第二春。那究竟是什么令国内自行车行业复苏的呢?中国的自行车行业还有哪些可提高之处?行业内部又发生了怎样的革新?

  1. 环保、低碳风尚的兴起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私家车在中国的普及度正变得越来越高。可与此同时,中国的道路也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发现开私家车出行并不便捷,这与人们最初购买私家车的本意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是逐年恶化,PM2.5浓度更是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谈资。此时,全国都在思索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令出行更为便捷。而自行车似乎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相比于汽车,自行车的优点在于其轻便灵巧性与零排放,是满足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典型代表。这种无与伦比的优势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与大自然亲近的和谐之美和健康快乐之美,它的环保、便捷、简约、节省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类比和取代的。

而且,自行车更容易被普通市民触及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99个地市级城市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绿道累计铺设20000多公里。可以说,自行车在当下就是环保、便捷的代名词,是深陷泥潭的汽车交通的拯救者。自然,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复苏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1. 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行30多年以来,中国国内人均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丰富。而在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尤其对软性的东西即“非物质消费”更加重视,如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等。而自行车正好可以满足这三点。

现实情况也很好的反映了这一切。目前,国内百人规模以上的自行车俱乐部已超3000家,自行车爱好者多达500余万人,已基本覆盖全国;每年举办一定规模的主题活动和赛事约3000多场,累计辐射影响人群达数亿。而随着自行车文化和运动的推广、普及,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中高档自行车越来越受青睐。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内销自行车每年约为2700万辆左右,其中变速车占了30%;在变速车每年以近5%的速度递增的同时,9至10速的高端产品更以年涨幅近10%的态势稳步提升。

  1. 中国自行车行业的不足之处

尽管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出口额正在不断上升,但中国自行车品牌在国际上仍没有竞争力。举例来说,日本的一辆车到美国可以卖300美元,而中国的自行车多数在36美元以下,许多国家对中国自行车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便宜”的定位,这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非常不利。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要打造过硬的国际品牌,在质量、档次和影响力上都要有质的飞跃。

此外,中国自行车企业还需拓展国际销售渠道。没有销售渠道,就只能“贴标”,跟着人家的渠道走。开拓渠道就必须要开发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把产品的质量档次提上去,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一定要有一个长远性考虑,一个战略性规划。

  1. 中国自行车行业的革新点

随着自行车文化的普及和深入,中国自行车产业链条已由传统的“原材料—零部件制造—整车—销售”延伸为“原材料—零部件制造—整车—销售—衍生品开发”。而最后这一环节改变了人们对自行车行业价值的传统认识:自行车的收益不只是来源于整车及配件,还来自于服装、食品、饮料、图书、音像影视品、工具、旅游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这不仅使得产业链条明显加长,还能利用范围经济分散经营风险或增加综合效益。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